李登辉(1873-1947),本籍我国,出生于荷属爪哇岛(今印尼),印尼第七代华裔,结业于耶鲁大学。#复旦大学#<\/p>
<\/p>
不要跟李登辉(1923-2020)混杂了,两人不是一个年代的。李登辉曾在日本从戎,是闻名日奸,归于台独分子。参与国民党,历任台大助教、台湾农林厅股长、台大教授、“农复会”农业经济组长、政务委员、台北市长、总统。<\/p>
李登辉1905年参与基督教青年会,而且活跃筹组“全球我国学生会”;1906年出任复旦教务长。后来,他当上复旦大校园长,长达23年,信任这是个世上罕见的纪录。前前后后加起来,连同在复旦公学和试验中学在内,他总共在复旦校园内服务了约40年。<\/p>
1918年李登辉在上海学界公祭宋教仁。
<\/p>
不久,二月革新迸发,复旦校董中多人流亡国外,校园经费补助又告隔绝。李登辉想尽办法在5年之内筹集资金,并在江湾置地。<\/p>
1919年,五四运动迸发。李登辉成立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,安排学生坚持罢课、罢市,站在了奋斗的最前列,并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撑。<\/p>
1925年,五卅惨案迸发,复旦学子主动安排义勇军,活跃练习,预备解甲归田。<\/p>
1931年,九一八事情迸发,在李登辉支撑下,组成军事练习委员会,组成“义勇军”,参与十九路军抗日,被分配担任后勤、宣扬、教育等作业。<\/p>
1935年,华北事故迸发,一二九运动迸发,复旦学生前去南京示威,只到无锡,就被国军押送回上海。
<\/p>
1936年,军警与复旦起抵触,形成军警一人被杀。尽管政府开释相关人员,可是李登辉被逼辞职,救国运动被逼完毕。
<\/p>
1941年,在复旦沪校(一部分师生现已西迁重庆,可是仍有一部分师生留在上海)、复旦中学、复旦试验中学仍出任校长。<\/p>
李登辉与人言及复旦出路,常常说到牛津、剑桥、耶鲁、哈佛,他的目光紧紧盯住这些欧美名校,要与它们齐头并进。他学习人家的办学方法,但绝不会悉数照搬。<\/p>
李登辉遵循马相伯“崇尚科学、重视文艺、不谈教理”的办学信条,创导“学术独立,思维自在”的办学理念,所以被邀请来校为学生开讲座的,有五花八门的代表人物。比方康有为、朱执信、廖仲恺、何香凝、于右任、胡汉民、戴季陶、陈立夫、陈布雷陈独秀、李大钊、邵力子、恽代英、萧楚女、黄炎培、陶行知、马寅初、熊十力、鲁迅、郭沫若、胡适、茅盾、叶圣陶、丁玲等。
<\/p>
李登辉平生最满意之快事,便是有很多学生循着他的脚印,孜孜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建功立业,其中有二十六位弟子先后出任大校园长。复旦、清华、浙大、燕京大学、河南大学、广西大学、上海商学院、安徽大学、大同大学、北农、陕师、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等许多名校的校长都是李登辉的弟子,能够遍布全国各大城市。<\/p>